有人说,这几年的房地产起起伏伏,教会了大家一个道理,那就是,买房要有“前后眼”。我忍不住笑了,房地产这几年,只有伏伏,哪有起起啊!
有人说,买房跟着政策走,哪里有新区,就去哪里,那他一定没去过宝坻新城、滨海新城、南沙新城、黄河北......一张规划就发财的时代过去了。
话又说回来,10年前,谁会想到,房价会下跌呢,那可是买房都得摇号、请客甚至那个的年代啊?谁会想到北京上海的房价都会下跌呢?大海告诉我她见识过海南的疯狂和跌落,没有永远上涨的一般商品的时候,我对她嗤之以鼻恐,并劝她买了她买的起的政策房。如今,她一边跟我说住在自己家里真踏实,一边跟我强调她早就说过房价不能一直涨,一边感慨当年抢不到的鲁谷的房子如今还没有开盘价高。A嫂哭着喊着骂A哥错过的房子,如今也低于当年她的报价了。
可能,我不知道下一个十年什么会飞,但我明确的知道,除了北京上海深圳以外的房地产不会了,更胆大一点儿说,除了北京的房地产不会了。
如果要讨论一个产业的发展未来,“天时地利人和”缺一不可,还有更重要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。
关于天时:突飞猛进三十多年,城市化的进程基本完成了,如今,你到村里去看看,没有什么可转移人口了,村里几乎都是老弱病残没有孕和抱小孩的。如果,城市曾经是一个蓄水的池塘,前面三十多年,该流的都流进去了,如今,没有汇入的河流了,就像沙漠里的湖泊,没有补给了,不萎缩就不错了。
关于地利:城市开发边界20年前画的太小,10年前画的太大,毫不客气的说,除了深圳,现在圈定的城市边界,都填不满了。靠城近的农田都开发完了,好扒的城中村都扒完了,就连各地的老火葬场监狱几乎都已经重新开发了。
关于人和:呵呵,挺和的。但是,人少了不是一星半点啊。听说数据上至少有一个明显的bug:在校学生,学校驻地和生源地都会统计,其他是否有类似人群呢?其实,有多少人,甚至不用统计局,公安部会有接近实时的数据,还有就是疫情三年,每天核酸检测是对身份证的、是按人头付费的。
今天,在县城工作的同龄的姑姑问我县城房价走势,她家添丁了,想换大房子,房价在降,但是还没到她的心理价位。
我告诉她,县城的房子,再也不会涨价了,只会越来越便宜,把她整不会了,毕竟,房子没有卖空机制。几年前,一个哥们说:“真希望我能把房子卖出去,然后再返租回来啊!等几年后房价下来再买回来。”算盘珠子崩我一脸。
六月济南出差,绿中介告诉我,市中区的老房子,从春节开始,每周每平米下调30元,就连学区房都崩了。
学区房,是房价最后一个堡垒,俨然被炸掉一半了,就像虎林要塞,当初挖的时候,按能顽抗一年计划的,但是苏军来了,没几天就缴械了,最后的堡垒,就是用来攻克的,从来没有绝地反击。
即将消失的农村、迅速坍塌的乡镇、慢慢收缩的县城、停止扩张的地市、假装增长的省会,房地产哀鸿遍野。人不能拔着自己的辫子走出泥潭。买房的主体是人,花的是钱,人和钱都没了,怎么买呢?房地产赚钱买房再搞房地产?房地产能自循环吗?各行各业是互相关联的,这两天的股市大涨,甚至都推高了KTV价格呢。
北京上海之所以还行,是因为还有大杀器没出,如果北京上海全面放开限购,还能收获一大批全国的老钱、新钱,毕竟,这里是抽水机总阀吗,小河流水向大河,当官要进京,经商要入沪吗,汲取汲取汲取。
无独有偶,看着哭爹喊娘的汽车生产、销售商,哭错了坟,走错了路,如果,北京上海能放开汽车限购,今晚,就能卖出不只一百万辆吧,库存不够用。
房地产死了,但似乎没有必要悲哀,这世上,大概没有不死的行业、个人、组织和群体吧!毕竟这世界主要是未知构成的,总有新的更好的行业在前面。
评论